吳弘毅表示,COVID-19的變異不只會出現在棘突蛋白,因為冠狀病毒的致病能力不只在棘突蛋白上,其他位置的變異都會影響。
以色列駐阿聯大使海耶克指出:「以色列正在與一個新朋友、一個未來的長期夥伴合作。據傳其他國家後續也在與以色列進行談判,但迄今為止尚沒有取得具體成果。
近來,西方國家日益擔憂伊朗重啟發展核武,於是數月以來,美、英、法及歐盟等國,試圖透過談判重啟2015年的伊朗協議,第七輪談判在11月29日於維也納進行。」 伊朗外交部則發聲明斥責,以色列訪問阿聯「破壞了地區的安全,違背了伊斯蘭國家以及阿拉伯國家人民的利益。」 繼去年達成外交關係正常化的協議後,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是兩國發展友好關係的新里程碑。不過阿聯目前試圖緩解與伊朗間的緊張關係,於12月初派遣特使阿勒納哈揚(Sheikh Tahnoon bin Zayed Al Nahyan)前往伊朗首都德黑蘭(Tehran),會見伊朗高層,包含新任強硬派總統萊希。以色列前總理納坦雅胡(Benjamin Netanyahu,港譯「內塔尼亞胡」)在簽署《亞伯拉罕協議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,然而他一再試圖安排訪問阿聯的行程,卻又多次被迫取消。
2020年,在美國川普(Donald Trump,港譯「特朗普」)政府的居中斡旋下,以色列與阿聯簽署了《亞伯拉罕協議》(Abraham Accords),巴林、蘇丹和摩洛哥後來也加入了該協議,使以色列與此些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正常化。我希望向阿聯領導人和人民傳達的訊息是,我們兩國的夥伴關係和友誼是正常而自然的,我們是鄰居、表兄弟,我們都是先知亞伯拉罕的子孫。Kazuki Oshimizu是福島縣浪江町人,在紀錄片《福島的幽靈》[註1] 中,他的故事提供我們另一個視角。
菅直人曾被質疑為何選擇分段擴大避難區域,他說: 「理由就在於,當半徑擴張為三倍,面積將會擴張為九倍……如果一開始就宣布避難區域為10公里,命令該區域內所有居民同時移動的話,那麼住在核電廠附近的居民很可能來不及逃難。跟Kazuki Oshimizu住在一起的,還有妻子和幼兒。311核災引起的輻射風險,對返鄉的福島人來說,是每日的存在。福島如鏡,那車諾比呢?35年過去了,車諾比核電廠周圍30公里仍是禁區,恐怕長達2萬4千年都不適合人居
以「淪陷區」為例,在日本投降前,國民黨法幣和「淪陷區」中儲券的市場物價換算匯率是1:50。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當然是一個經濟災難,也是對人民財富的掠奪。
爭議有兩個點,一個是電視劇與小說原著不符。有人認為,這是「中國掠奪台灣」的行為。事實上,當時整個中國,特別是戰時「淪陷區」被接收後,都出現極為嚴重的通貨膨脹。無論誰提出也好,誰反對也好,或許各有考慮,但並非問題關鍵,也沒有誰好誰不好的設定。
4.2新馬克(4.2兆舊馬克)兌換一美元,這和戰前4.2(舊)馬克兌換一美元剛好相同。筆者認為,評價「四萬換一元」應該客觀一些。如果用原法幣計算,則要一石大米要300萬乘以4億,等於1200兆前法幣。在日本戰敗後,國民黨政府進駐台灣,1946年,國民黨發行了「台幣」,或後來稱的「舊台幣」,以一比一的比例取代日本時期的法定貨幣「台灣銀行券」。
德國最後也只能推出新的「地租馬克」(rentenmark),一兆舊馬克兌換一新馬克。戰爭中大批死傷,戰後大批軍人復原,國家需要為軍人支付安家費,戰敗國還要割地賠款等等。
但幾年後的1949年,舊台幣嚴重貶值。其實,「四萬換一元」是一個結果,是國民黨政府在1949年中推出,旨在解決超高通貨膨脹問題的幣值改革法令,而不是平白無故的「經濟掠奪」。
二戰後,匈牙利也發生過惡性通膨事件。國家需要從戰時經濟轉軌。同樣正是為了解決嚴重的通貨膨脹,蔣介石任命蔣經國主管貨幣改革,推出金圓券,以一金圓券兌換300萬法幣。據統計,從45年初到49年初,台灣物價指數上升20萬倍,這個比「四萬換一元」還要恐怖。然而,金圓券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失敗,從發行開始(1948年8月),金圓券又迅速貶值,曾試過早上物價晚上就貶值數倍。第二,國民黨政府在戰後初期刻意抬高法幣,洗劫淪陷區人民的財富 國民黨政府不是以「光復者」的心態,而是以「征服者」的心態對待淪陷區和台灣的人民。
簡單歸納一下,主要是四個。無論哪個政府,在如此高的「惡性通貨膨脹」(hyperinflation)時,唯一的措施都只能是發行新幣,一來「推倒重來」穩定幣值,二來也能令物價的數值變得符合常識。
日本戰後三年,出現三位數的通貨膨脹。第二次發行的新幣福林(Forint)兌換原先的舊幣帕戈(Pengo),兌換率為一福林=4x1029帕戈(沒有看錯,是十的29次方,只能用科學計數法表示)。
對台灣也如是,高估了法幣的價值。領土上有打仗的國家,生活和生產資料很多被戰火摧毀,物資短缺,商品供應嚴重不足。
戰爭時期的巨額軍費,大都通過借債籌款,戰後要歸還只能印鈔票。從戰前1937年到1948年推出「金圓券」之前,上海通貨膨脹高達500萬倍。像中國和台灣當年的惡行通貨膨脹並沒有那麼常見,但也不是絕無僅有。小說中是國民黨政府提出這個方案,但美國反對,電視劇中變為美國提議,國民黨政府反對。
由小說改編的電視劇《茶金》引發有關「四萬換一元」的爭議。其中,上海的通貨膨脹恐怕是最有名的。
但放眼整個中國,台灣的通貨膨脹還不能算最嚴重的。台灣戰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,台灣人民損失慘重。
四萬換一元之前的超級通貨膨脹才是。因此,到了考慮是否推出「四萬換一元」,無非是一個如何救市的經濟政策考慮。
和台灣的「四萬換一元」相比,金圓券對法幣的比率是台灣的75倍。一元新台幣換四萬舊台幣即「四萬換一元」的政策正是這種形勢下的產物。另一個則是如何評價「四萬換一元」。小說中的處理更符合史實。
當時的四萬元已和幾年前的四萬元不可同日而語。可見,德國馬克是「一兆換一元」,這比「四萬換一元」誇張多了。
但在國民黨接收「淪陷區」後,規定了1:200的比率,這樣淪陷區人民的現金財富立即縮水四分之三。這個數字有多大?「兆」在英文中是Trillion,而美國現在每年GDP就是20 Trillion美元。
於是刻意抬高法幣的價值。一戰後的德國、奧地利和波蘭都出現過類似事件。